创造性思维教案心理创新性思维教案第三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问题解决是最常见的思维形式,有些问题解决活动可能比较“常规”,只是延用了常用的解法,而有些问题解决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造性思维教案心理创新性思维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问题解决是最常见的思维形式,有些问题解决活动可能比较“常规”,只是延用了常用的解法,而有些问题解决活动则可能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性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具有新颖性,它通过富有新意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观点见解,或者做出了新的产品。
创造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流畅性:即在给定的时间内能产生、联想起更多的观念,它反映了思维的敏捷性;第二,灵活性:是指能超越以往习惯的思维方式,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开创各种不同的思路,展示众多的思考方向,体现了思维的广度;第三,独特性:指善于对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产生不同寻常、与众不同的见解;第四,精密性:指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信息,进行精密细致的思考,对各种想法进行扩展和引申。
(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称为辐合思维,它是一种有条理、有方向、有范围的收敛性的思维,追求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聚合思维主要包括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两种方法。
发散思维则试图沿着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分析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与聚合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是一种无确定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它不依赖于确切的逻辑推理,而是主要凭借个人的直觉和洞察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推断,因而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两个侧面。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在内,而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的答案;而发散思维则围绕着问题从多种角度来寻找解决思路。聚合思维强调在已有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推理,从已有信息推演出结论,而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关注于“新信息的形成”。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化,造成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之间严重的不平衡。由于这种不平衡,学生常常过分依赖于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在头脑中形成了太多的心理定势,用单一的、固着的、常规的心理准备状态去应付各种问题,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富有新意的想象。所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平衡发展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
瓦拉斯(wallas,1926)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这一分析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创造活动的印证。新近的研究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方式做了更深入的探索和解释,对其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认知活动做了专门研究,这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一个人没有直接相关的知识,那他可能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
类比思维涉及到两种观念之间的对应映射,其中一个观念是“源领域”(比如上面的“太阳系”),另一个观念是“靶领域”(比如这里的“原子”),类比思维就是把源领域中的观念框架映射到靶领域中,从而形成对该领域的新理解、新洞察。
在类比映射过程中,我们所迁移、推论的是那些融会贯通的、整合性的知识,而不是那些只言片语式的“小零碎”。
(二)假设检验与科学发现
类比思维是生成新假设、进行科学发现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科学发现还需要其它活动,尤其是假设检验活动。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完成科学发现任务时常常会犯各种典型的错误,比如,很多学习者在设计实验时不是去“检验”自己的假设,而是总想“证实”自己的假设,他们只是用实验去获得那些符合自己的假设的资料。
另外,很多学习者对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缺乏了解,常常在一次实验中改变太多的因素,因而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任何规律。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在传统教育中,实验教学片面强调操作程序的训练,强调对已经学过的结论的验证,学生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假设,也没有真正抓住科学实验的核心思路,他们只是按照课本上要求的操作步骤去做实验,好象根本不需要去“探索”,去“发现”,因为结论早已经定好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
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一)智力与创造性思维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力条件,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总体而言,智力水平与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的趋势,但随着智商越高,智力与创造性之间的相关越低。
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具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必须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创造性和智力具有一定相关,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品质,高智商并不必然带来高创造性,反之亦然。
马斯洛提出,人的创造性可以分为作为特别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前者是与科学发现和发明联系在一起的,是有个体差异的,而后者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能。教育应该认识和珍惜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积极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二)知识与创造性思维
知识经验的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创造性思维的水平,理解的深度以及知识经验的组织方式对创造性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对知识形成了深层的理解,而不只是表面的理解,只有在知识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才是灵活的,才可以广泛地迁移应用。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以及良好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环节。
(三)个性因素的影响
首先,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
其次,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思维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积极的心理承受力,不怕错误和失败,善于在挫折面前进行自我调整,以及有决心,敢于前进,好表现,等等,这些也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个性特征。
(四)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大量研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①创造性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②过于严格、过于要求服从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③过于强调纪律和规范、过于强调唯一标准答案、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的学校环境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④某些社会文化特征对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过于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尝试、探索那些失败可能性比较大的未知事物,个体创造性就会被限制。如果团体压力过大,不能容纳那些标新立异的人,那个体就会有更多的从众行为。另外,在一个社会中,工作和游戏常常被截然分开,使工作现场过于严肃,过分紧张,这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因此,创设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空间的成长环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差异,这是创造性培养中的另一重要环节。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问题也许是教师对创造性的积极态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在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希望他们能有越来越多的创造性的表现,而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任何创造性的想法都会得到认可和鼓励。
(一)脑激励法(brainstorming)
脑激励法,又称为头脑风暴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对所提出的想法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然后,学生和教师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评价,修改、合并某些想法,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想法的产生和对想法的评价分开。
(二)吉尔福特的创造性培养方法
吉尔福特在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前后有序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他强调,创造性思维中有两个关键的智力活动:发散思维和转化(即对信息的重新组织),所以他的培养方案着重对学生的发散加工能力和转化能力进行训练。
吉尔福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这包括:
1.拓宽问题
2.分解问题
3.常打问号
4.快速联想,暂不评价
5.持续地努力思考
6.列举属性
7.形成联系
8.捕捉灵感
(三)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条建议
1.接受并鼓励发散思维
在班级讨论中,经常问“谁能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
鼓励学生用不平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哪怕其结果并不完美。
2.容纳异议
要求学生尊重、容忍不同的见解。
确保唱反调的学生能得到尊重、得到鼓励。
3.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学生问教师一个问题,实际上他往往自己有可能回答上来,这时,教师要重复或明确该问题,把问题推给学生,鼓励他形成自己的分析判断。
布置一些不做对错评价的作业
4.强调每个人都能以某种形式进行创造
避免过分夸大艺术家或发明家的才能,仿佛他们都是超人。
承认每个学生在作业中的创造性的努力,有时可以对作业的新奇性、创新性做等级评价。
5.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刺激
一有可能,就在班级或小组中采用脑激励法进行讨论。
给全部学生提示不平常的解答方法,演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推迟对某一个具体建议的评价判断,直到所有的可能想法都被提出来为止。
6.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自由开放的气氛
放宽对思考活动的时间限制。
适当放宽创造活动中的纪律约束。
为学生提供沉思的机会和场合。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想真正的做到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的老师创造性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四节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智力及其培养
(一)智力的定义
智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机能。一般认为:①智力是认知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兴趣、爱好等其他非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②并非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智力是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
(二)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
心理学家对智力结构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论:
1、二因素论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与20世纪20年代提出。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任何一种智力活动的进行,都有共同的一般因素,同时各自又有独特的特殊因素,任何一种智力活动都必然有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
2、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或称心理能力)组合而成:①语词理解能力(v);②一般推理能力(r);③语言流畅性(w);④计算能力(n);⑤记忆能力(m);⑥空间关系(s);⑦知觉速度(p)。
3、智力的层次结构论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vernon)在斯皮尔曼和瑟斯顿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把斯皮尔曼的一般能力因素作为智力的最高层次,在次级层次上又存在两个大的组因素:言语-教育方面的因素(v:ed)和操作-机械方面的因素(k:m)。两大组因素下又分出几个较小的组因素。弗农的层次几个理论事实上是二因素论和多因素论的结合和进一步深化。
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guiford)认为,由于任何一种智力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作产生一定产品(结果)的过程,所以,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区考虑。
5、智力理论的新发展
(1)多重智力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认为现代的智力测验因偏重对知识的测量,事实上窄化、甚至曲解了人类的智力。
他认为,智力应该是指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时所需的能力。据此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应该至少包括以下的七种类型:
语言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
音乐智力,即对音律之欣赏及表达能力;
技能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人际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自知智力,即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2)智力三元论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包含三个子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
实用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理论从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及经验与智力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智力的结构,并集中强调了元成分在智力结构中的核心作用,代表着当今智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6、我国学者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认知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等五种基本因素组成。但它又不是五种基本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其中以思维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每一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整个智力的水平以及其他诸因素作用的发挥。
(三)如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
3、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
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二、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创造力概述
1、创造力的定义
目前,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这一定义主要根据结果来界定创造力,其判断标准有二:一是产品必须新颖或独特,或者是前所未有,破旧立新(相对历史而言),或者是不同凡俗、别出心裁(相对他人而言);二是产品或者具有社会价值,或者具有个人价值,如果某一产品或设想既无社会价值又无个人价值,我们就只能称其为空想或胡思乱想。
2、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推孟、吉尔福特、托兰斯发现:①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②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③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因此说,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1)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2)自信心强,看问题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
(3)独立性强,常独自从事活动,对自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
(4)有较大的主动性,对新信息的接受较少防御;
(5)有较大的坚持心和恒心;
(6)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希望能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
(二)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鼓励个体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分享
0
顶
江泽民主席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也绝对不会成为战争的胜利者。综观我军战史,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除了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外,还在于毛主席为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具有创造性活力的战略战术。这是我军的传家宝,我们应该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但是,在当今高技术时代,我军面临着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企图照搬昨天的经验打赢明天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要想夺取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就必须面对敌我双方的高技术装备,在作战指挥上有所创新。要实现创新,条件之一就要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创造性思维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由“创造”和“思维方法”两个概念组成的一个复合名词。为了搞清楚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本质,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基本含义。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创造”的含义。
什么是创造?这是一个既普通又深奥的概念。说它普通,是因为我们已经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它,而且大部分人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它,说明大家对它的基本含义是清楚的;说它深奥,是因为真正到了对它做出确切的、完整的语言描述的时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曾作过各种各样的解释。据统计,目前大概有上百种不同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解释是这样的:所谓创造,就是指主体综合原有事物的素材、知识和信息,形成一定的目标,产生出新知识、新思路、新概念、新成果等新事物的活动。在此,我们不打算给创造下一个多么严格、完整的定义。因为,对于一个概念或事物,把握其主要的特征和要素比单纯地死抠定义更有益于对它的了解与认识。根据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一般认为,创造活动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活动的方式或结果至少是相对新颖、独特的;第二,创造活动是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将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运用是进行创造的主要途径。第三,活动的结果应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即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
人的创造活动,大体可分为两种,即脑的创造性和手的创造性,也就是思维的创造性和实践的创造性。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是实践的创造性决定了思维的创造性,因为人类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创造的。另一方面,实践的创造离不开思维的创造的指导,思维的创造对于实践的创造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当某一件事情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性的东西了„„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坚持了辩证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26页)由于实践的创造性要由思维的创造性作指导,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研究思维的创造性,即创造性思维方法。
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呢?如同“创造”一样,对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就是以一般思维(习常性思维)为基础,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和手段,从多种角度进行超常思维,给出新思维、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思维方法。” 在目前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综合就是创造,有的学者认为发散就是创造,有的学者认为大胆质疑才能创造,还有的学者认为丰富的想象就是创造。表面来看,这些不同的观点分歧众多,差距较大,这都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这些意见虽说都不够完善,有的还相当片面,但其中都包含了部分真理。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方法不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不是某几种思维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
在比较简单的、重复性的实践活动中,以经验性的思维定势为指导,创造性思维活动不明显;在比较复杂、涉及面广的实践活动中,就要以创造性思维活动为指导了;在开创性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战争从来就不会重复,军事实践是开创性的实践活动,指导军事斗争必须要具有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
了解了有关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涵义之后,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由于人们的知识素养、社会阅历、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不同人的思维活动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创造性思维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就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普遍内容来看,主要包含四点:
1、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2、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结合;
3、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4、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
1、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辨证统一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内容。所谓逻辑思维,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逻辑思维是一种以思维连续性为特征,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和逻辑规律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即符合逻辑的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内容是概念、判断、推理、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它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内容。逻辑思维属于常规的规范式思维,它主要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的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逻辑思维要求人们的概念具有确定性,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致性)、论证依据性。这也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逻辑思维对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准确、清晰地表达思想,排除各种思维的混乱和错误,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人们思维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是由确定的概念构成的,因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事物的缺陷。尤其是在充满活力对抗和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军事斗争领域,逻辑思维常常显得无能为力。传统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无矛盾律”,即要求人们的思维活动不能自相矛盾,不能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既断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又不完全断定它具有某种属性。而在军事领域中,敌我双方的力量、优长不仅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随着官兵士气的变化而变化,还随着战争的推移而变化。运用谋略中还要做到要隐真示假、善于伪装。在军事对抗领域中,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甚至是瞬息万变的,人们对敌我双方的战斗实力和战争发展过程的认识、判断往往难于达到十分确定,只遵循逻辑思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这种活力对抗背景下仅靠逻辑思维是难以胜任的,必须依靠非逻辑思维的超常规突破寻求答案。
非逻辑思维,就是一种以思维间断性、离散性为特征,超越既定逻辑顺序,直取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可以看出,非逻辑思维是不按固定的逻辑规则、程序的思维,而是通过自由地想象、联想、直觉、将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在充分激活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聚变重构,从中发现新的真理、新的规律,解决新问题。由于非逻辑思维突破了传统逻辑思维规则的限制,因而,它往往能在逻辑思维山穷水尽时创造性地开辟道路、另辟蹊径。
人们在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问题时,一般是先按照逻辑思维的程序展开,这时大脑服从于逻辑,逻辑控制着思维;但是,当逻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便打开了非逻辑思维的大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另一条途径,这时思维突破了逻辑,进入了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通过想象、联想,使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形象自由地碰撞、离散、组合,使它们之间建立起许许多多的纵横联系,当这一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有价值的知识结构,使认识飞跃逻辑思维所不能飞过的沟壑,取得认识的飞跃;新的认识结构形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思维检验和表达,这时又要用到逻辑思维。
如果把解决某一难题的思维过程比做一架飞机的飞行,那么,飞机起飞的跑道是逻辑思维,但只用逻辑思维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想象的自由性、灵活性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沟壑飞跃了,飞机要降落,还得需要逻辑思维这一跑道,把新的知识、思想条理化、逻辑化,使人能够明白地表达出来。
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逻辑思维的定向性与非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得到补充。逻辑思维属于常规的规范式思维。它具有定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可以保证思维的正确定向,避免思维方向的偏离,使人们的认识朝着确定的目标深化。但是,定向性的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小空间的,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思路狭窄、容易导致思维僵化。我们知道,非逻辑思维,在思路上是非线性的、大空间的,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因而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恰好可以弥补逻辑思维容易导致僵化的缺点。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非逻辑思维可以灵活地解决问题,但灵活性也容易导致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向性差、精确性差,这又需要以逻辑思维的定向性来做补充。
其次,逻辑思维的连续性与非逻辑思维的直接性、飞跃性可以互相补充。逻辑思维还具有连续性的优点。也就是说,逻辑思维是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展开的,它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可以确保思维的清晰可靠。但是,逻辑思维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复杂的推理论证,过程太繁琐,况且,对于一些困难的问题即使经过复杂的推理,也解决不了。这就需要非逻辑思维的另一个优点——直接性、飞跃性,来作为补充。非逻辑思维不受固定程序的限制,可以简化思维过程,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地提高思维效率。但非逻辑思维在简化中间过程的同时,由于省略某些思维步骤,会使思维的可靠性降低——可靠性差,是非逻辑思维的一个缺点。这又需要用逻辑思维的连续性来作为补充。
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以非逻辑思维为主,又以逻辑思维作补充的。任何有重大价值的科学理论,技术发明都是这两种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军事领域,也是如此。
总之,学习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考虑到用正常的逻辑规则,更要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开拓创新。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突破原有知识圈,从一方向四面八方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答案、设想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散思维犹如是纵目高瞻、扫描八方,从多方位、多层次寻找目标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计谋、方略。发散思维有助于人们摆脱传统单
一、线性、习常思维的束缚,在思维的辐射和横移中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比如,思考风筝的用途,可以得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可以放到空中去玩;可以测试风向和风力;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可以用来做宣传广告;可以作为对空射击的靶子;等等。只要思路切题,在一定时间内想到的答案越多、范围越广、越新颖独特,说明发散思维的效果越好。但必须注意到,发散思维虽然提出了许多答案、办法、设想和途径,但不一定都具有可行性,有的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实现,有的可能没有多大价值,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即便是正确的,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综合、提炼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方案。因此,在发散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辅合思维或集合思维,它是指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将各种思维向这个中心点收敛过来,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要害,更集中、更迅速地解决问题。简单地说,收敛思维就是将众多的意见或方案集中起来,形成一种最佳方案和结果。收敛思维能以某种研究对象为中心,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辐集于这个中心点,通过比较、筛选和论证,从中得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一种相对最佳方案。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过程中,为解决抵达月球表面的着陆问题,提出了大约一万多个设想和问题。后来,通过综合归纳、筛选和排除,从中选择确立了既省又快而且安全可靠的软着陆方案。这就是在大量发散思维基础上运用收敛思维产生的功效。
收敛思维具有单向性和最佳性特点。单向性是指收敛思维的指向是集中同一的,即向同一个目标汇集,没有这种集中,就不能取得一致的确定性意见,也就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单向性决定着收敛思维的方向和途径。最佳性是指思维的结果必须符合解决问题的目标,即在现有条件下是相对最佳的。没有这种相对最佳性,那就说明收敛思维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最佳性决定着收敛思维的成败。
比如,在二战期间,为了保护海上运输线,英国在商船上安装了高炮来打击德国飞机。当英军发现,在商船上安装的高炮击落的敌机甚少,只占来袭飞机的4%,比陆地上的高炮击落的敌机少16%之后,于是就有人主张取消商船上的高炮。然而有的指挥员却指出,安装高炮并向敌机开火的商船安全通过率为90%,未安装高炮的商船安全通过率却下降为75%,因此,应当把安装高炮的目标定在提高商船的安全通过率上,而不是定在击落敌机多少上。因为高炮无论是击落敌机也好,击伤敌机也好,还是使敌机不敢接近商船也好,目的是为了使商船免遭打击,尽可能安全地安全通过。所有的办法、争论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才行,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因此迎刃而解。促使英军作出了继续在商船上安装高炮的决策,从而保障了作战物资的及时供应。这就是积极进行收敛思维的结果。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相互依赖的,是相辅相成的。发散思维是收敛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所提出的众多方案、设想和意见,收敛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进行;收敛思维有是发散思维的目的和中心,离开了收敛思维这个中心,发散思维就成了一盘散沙,成为无目的的盲目发散,根本不会取得什么创造成果。所以,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将发散与收敛两种思维相结合。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通过收集各种作战情报,发现日军将派大型舰队从新不列颠岛东部的腊保尔港驶往新几内亚的莱城,美军决定轰炸日军舰队。当时只日军有南、北两条航线可以航行。日军究竟会走哪条航线呢?美军又应该在哪条航线上搜索截击呢?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首先分析了两条路线的情况:
北线天气阴沉,能见度差,日军航程需要三天;南线天气晴朗,能见度好,但由于美军控制着这一海域的制空权,日军需要进行防空警戒,航程也需要三天。然后,美军进行了发散思维,列出了四种方案:
1、如果美军把搜索重点放在北线,日军舰队恰好也走北线,虽然天气能见度差,但因搜索的飞机集中在北线,预计一天之内可以发现日军,于是轰炸时间可以剩下两天。
2、如果美军把搜索重点放在北线,而日军却走了南线,虽然美军在南线只有很少的飞机进行搜索,但是由于天气能见度好,因此一天之内也可以发现日军,于是轰炸的时间可剩下两天。
3、如果美军把搜索的重点放在南线,日军也走南线,这时由于搜索的飞机较多,天气能见度好,将会很快发现日军,轰炸的时间接近三天。
4、如果美军把搜索的重点放在南线,而日军却走了北线,这时由于北线美军只有少量飞机进行搜索,加上天气能见度差,因此美军需要花上三天时间才能发现日军,轰炸的时间只剩下一天。
美军将发散思维得出的四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估。美军认为,日军从自己的立场上看,如果走北线,最多有两天的挨炸时间,最少有一天的挨炸时间;如果走南线,最多有三天的挨炸时间,最少有两天的挨炸时间。所以,日军走北线比走南线更为有利。美军据此判定日军必定走北线,应把搜索重点放在北线。
也就是说,美军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按照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需求进行分析,通过收敛思维最后确定了一种最佳作战方案——主要在北线搜索。结果,不出美军所料,日军果然选择了北线航行,美军的轰炸基本上是在预定海域内进行的,使日军舰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由此可见,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大家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只进行了一次发散和一次收敛,这是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而言的。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再这样做显然就不够了。需要沿着一条“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道路,经过多次的发散和收敛,这样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3、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要能够看出事物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要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求同思维,就是一种以事物的共性以及现象与本质的一致性为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就是从事物的对立中看到同一,从不一致之中找到一致之处。这一思维过程,也叫异息同化的过程,即把陌生的事物作为熟悉的,或者说,用熟悉的东西去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有一次,在南极过冬的日本南极探险队需要把破冰船上运来的大量汽油输送到基地,在铺设输油管时,突然发现管子的长度不够了,到不了基地,人们都一筹莫展。这时,队长西崛三郎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设想:用冰做输油管。南极天气寒冷,滴水成冰,把绷带缠在钢管上,浇上水,让它结冰,在结冰过程中不断地轻轻摇动钢管,使钢管与绷带之间保持微小的缝隙。这样,等冰完全结好之后,就可以把钢管抽出来,冰制输油管就这样制成了。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将两种不同事物——钢管和冰进行同化,找出具有创新性的同一之处——钢管和冰都可以制成输油管的过程。
一般在发明创造的准备阶段,都是先进行求同思维。但是,要想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必须进行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我们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求异思维,是一种以客体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为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简言之,就是能够从同中见异、平中见奇,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希奇之处。
在观察和认识事物时,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人们常常是习惯成自然,甚至是见怪不怪,思维容易出现错觉和盲区,因此,要提倡求异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多维度求索,预测到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从中找到最有创造性的可能方案。这就是一个同息异化、变生为熟的求异思维过程。
例如:海鸥在海上寻找食物,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从这一常见的现象中,也能够发现反常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苏军军舰停泊的某海湾里,有一天夜里,发现有许多海鸥正在争抢浮上来的鱼。苏军值班军官从这一现象中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敌人的潜艇前来偷袭。随即命令所有舰艇迅速离港,立即封锁海湾,严密搜索。结果消灭了前来偷袭的德国潜艇。
(普法战争中波斯猫的例子)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有时需要发现事物之间的同一之处,有时需要找到事物的特殊性。所以,要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起来运用打破常规,找到最有创造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在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军队与以色列军队在戈兰高地展开激战,当时由于叙军武器装备相对落后,尤其是反坦克武器明显处于劣势,很难击穿以军坦克的防护装甲。但在战斗中,叙军却出人意料的击毁了大量的以军坦克。其秘密就在于“戈兰壕”。所谓戈兰壕,只是叙军设置的一道一面坡度大、一面坡度小的土坡,当以军坦克即将冲上高坡顶部时,坦克的“软腹部”——底部装甲就完全暴露出来了。这时,叙军就可以用现有的、威力相对不大的反坦克武器向以军坦克的薄弱处开火,轻而易举地击穿以军坦克的装甲。当时进行反坦克作战,一般情况下多是去打坦克的正面或侧面,很少意识到也可以去打底部这个装甲薄弱的特殊部位,叙军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特殊性做文章。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求异思维的过程。底部是坦克防护最弱的部位,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坦克在越过高坡时会将腹部暴露出来,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情况。但是人们很少从这两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情况中找出同一之处来。而叙军却通过求同思维做到了。叙军的这一战法,正是成功地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了结合运用,从而达到了军事创新的目的。这一战例对于目前我军如何立足现有装备,开展创新思维,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启发意义。
在创造过程中,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就是一个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不断前进深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越练越熟,熟能生巧,巧能出奇,奇能制胜。
4、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
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是纷繁复杂的,有确定、必然、有规律与不确定、偶然、随机两大类。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就有了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所谓确定性思维,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确定性思维就是通过对确定性现象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以达到对事物做出确切判断的思维活动。”简单地说,确定性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精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质上,是什么就是什么;在量上,是多少就是多少;非此即彼,毫不含糊。
所谓不确定性思维,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不确定性思维是通过对不确定现象的整体把握、概略描述、统计分析、经验判断等,以达到对事物做出可能性判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简单地说,不确定性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概略的模糊的认识和分析。
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事物的发展既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又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因此,我们在思维中,应把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结合起来。
坚持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的结合,对于指导军事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战争是一个充满了真相和假象、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殊领域,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确实的东西。我们常说:“不达无准备之仗。”实际上,要做到有十分把的握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战事无求万全,求万全而无一全,一味地强调要有把握就会贻误战机,只要有6分的把握就可以下决心,有7分的把握就能够打胜仗。
在四渡赤水之中,要摆脱敌人的追剿,跳出敌军的围追堵截是作战目标,这一点是确定的;而在具体战斗中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即达到作战目的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则是不确定的,只能根据敌我双方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力量对比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毛泽东同志就是成功地在战争中将确定性思维和不确定性思维巧妙结合运用,从而达到了“用兵真如神”的地步。
以上,我们讲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大家可能会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创造性思维方法对指导军事斗争十分有效,但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能力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三、努力提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人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的结果。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能力中,与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主要有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直觉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处于不同的层次结构上的。(如图)其结构如同一座宝塔,由下至上依次是基础知识、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直觉能力,创造能力处于这个结构的顶端。也就是说,创造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各种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同样,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这些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具体讲一下如何通过培养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直觉能力来提高创造能力。
1、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想象,是指人脑根据感知的信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构,从而创造出新事物或发现新方法的一种思维活动。根据想象过程目的性的强弱,可以把想象区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围绕着某一目的、计划或特定的思维目标,在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控制之下,进行广泛的遐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思维活动。比如,在对台作战问题上,我们想象一下横渡台湾海峡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想象一下登陆之后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复杂的斗争局面等等,这些都属于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不为人的自觉意识所控制的自由不羁的思维活动。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属于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中的一部分,在此就不展开讲了。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随即形成相应的形象的思维活动。例如,通过阅读战斗小说或者听战斗英雄的报告,我们随即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应的战斗过程和场面,这就是一种再造想象。在作战指挥中,指挥官和参谋面对敌我态势图,头脑中映出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战斗的进展情况,这也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创造性不如创造想象大。
创造想象是指通过对原有的知识、信息和表象进行改造,把各个部分和因素纳入到新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尚不存在的新事物和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在技术领域,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想象的结果。比如,正在研究和制造的能“看”、能“听”、能识别敌我、排除干扰、有选择地攻击目标、圆周概率偏差趋于零的智能导弹,以及能执行各种任务的智能机器人,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创造想象是想象力的主要体现,下边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这种想象展开的。
在军事斗争中,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和方案,具有重要的帮助和作用。一般来说,进行创造所依据的资料和信息总是比较零散和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弥补资料信息不全的不足,并使这些信息资料升华为蓝图。指挥官和参谋人员通过想象,把零碎的信息和因素变成系统的整体的联系,把平面的图形变成立体的结构,把抽象的概念理论还原成实际的形象,在脑海里闪现出一系列无形的对抗矩阵,战争的胜利正是来源于通过想象思维对这些无形矩阵的排演组合。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为了防御埃及的进攻,构筑了坚固的巴列夫防线,其中包括在苏伊士运河岸边的用沙子堆起来高达数米的沙墙。这是埃及军队进攻的一个巨大障碍。为了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埃及军队绞尽了脑汁。最后,通过想象,找到了一个既迅速又简便的方法:以水克沙。用数十部消防用的高压水龙喷射出的强劲的水流对准沙墙猛冲,水把沙子冲下来,并且把沙子冲走,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沙墙上冲出巨大的缺口,从而为进攻部队开辟通路。
要培育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扩大知识范围,丰富信息存储
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为基础的。丰富的知识量和活跃的信息流是进行想象的前提。可以这么说,想象能力的强弱与知识存储量大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所以,提高想象力,首先要扩大知识范围,丰富信息存贮。
(2)、思维的目的性要明确
想象不是盲目地胡思乱想,它是具有定向性的思维活动。目的性明确与否,对想象力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目的性明确,不但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准备,而且能够赢得时间上的提前量和思维上的主动。所以,在发挥想象力中要注意保证明确的目的性。
(3)、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想象与思考不可分,在想象过程中,主体必然要借助积极的思考来激发想象的出现。实际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任何一种思维形式都是必要的,但是,它在想象力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不动脑筋时,大脑中的知识是静态的,它们自己不会产生出想象力来,只有经过思维的激活后,才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出丰富的想象力来。
2、通过培养联想能力来提高创造力
联想是指从一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结构、功能出发,发现与创新事物相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创造性思维方法中,联想的作用很广泛,它既可以是已有事物与未来事物之间的联想,也可以是真实事物与虚假事物之间的联想,还可以是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形象之间的联系,等等。根据联想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这四种类型:
接近联想就是把空间上或时间上比较接近的几种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从中受到启发,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人们看到了雁群高飞,联想到敌机轰炸,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比较接近;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属于时间上比较接近的联想。
相似联想就是把性能或者形态上比较相似、相同的几种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考察,从中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活动。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枪械设计师斯通纳,从儿童玩具积木中引发联想,研制开发出了以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为主的通用组合式枪族,提高了枪械的战斗性能,适应了轻武器发展的趋势,揭开了世界上枪械枪族化的新纪元。这就是一种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就是将两种相反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从其反面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活动。例如,从白天联想到黑夜,由集中想到分散,由封锁联想到反封锁,由空袭联想到反空袭,等等,都是对比联想。
因果联想就是将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联系起来,从中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活动。在军事装备发展史上,当一项新的技术面世以后,或一种新的武器出现之后,常常有人根据这一发现,要么再发明一种或几种新式武器,要么再提出一种新的军事理论,这都是运用因果联想分析方法的结果。
联想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思考,它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深化了的思考,是由此及彼的思考,它能克服事物之间意义上的差距,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联想的产生受到每个人特定的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工作任务、目的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联想常常发生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最熟悉、最精通的知识领域内。
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夏季,日军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有一天,刘伯承看到侦察员捡来的一张敌人的废纸,上面写着一个数字“29”,旁边画着一个圆圈,圈内写着几个地名。这些东西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希奇。但是,刘伯承却从这些信息中看到了必然联系,得出日军将在29日,对圆圈内的这些地点进行合围的深刻认识。于是,他马上命令这些地点内的部队和被服厂迅速撤离。到了29日,敌人果然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扫荡。但自然是扑了个空。这就是一个军事指挥员通过发挥联想能力,创造性地发现了敌人的作战意图的例子。
1944年4月,苏军进攻德军占领的彼列科普,在进攻之前,天气突变,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气转晴。苏军炮兵司令在隐蔽部中看到刚从外边走进隐蔽部的参谋长双肩上披着一层雪,雪的边缘部分在温暖的室内开始融化,清晰地勾勒出肩章的轮廓。炮兵司令联想到:天气转暖,德军掩体内的积雪也在融化,为了避免泥泞,德军必然要清扫掩体内的积雪。于是,他下令加强对德军阵地的连续航空侦察。果然不出所料,德军在打扫真目标的掩体内积雪时把潮湿的泥土也翻了出来,深色的泥土在白雪中十分明显,暴露了掩体的轮廓。而在临战状态下德军又没有时间去打扫假目标中的积雪,假目标毫无动静。这样,苏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德军前沿阵地积雪的变化中,准确地推断出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真假目标情况,调整了进攻力量,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解放了彼列科普。在这个例子中,苏军炮兵司令正是从肩章上积雪融化联想到掩体内的积雪也会融化;又从积雪融化又联想到敌人清扫积雪可能会抛出湿土,从而暴露目标。这位苏军炮兵司令就是通过联想,创造性地找到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通过培养联想能力来提高创造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高观察的敏锐性
联想就是通过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创新目的的,而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首先就要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就是为联想提供效信息。观察可以说是联想的第一要素。在上个例子中,苏军炮兵司令之所以能创造性地联想到侦察敌人兵力部署的办法,首先就是因为他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到了肩章上雪花融化的细节,进而才产生了联想。
(2)、加强对知识信息间联系的思考
如同培养想象力一样,联想能力也需要以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基础。不同的是,想象力注重的是知识信息间的综合联系,而联想更注重知识信息间的横向的单线联系。产生联想,就是要发现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在上个例子中,苏军炮兵司令观察到了肩章上的雪花融化,但如果没有发现它和敌人清扫积雪暴露目标两件事之间的横向联系,他也不会产生联想,达到创新目的的。
3、重视直觉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直觉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比较迅速直接的综合性认识和敏锐选择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一种突发性的、飞跃式的直接理解。其思维机制主要在于思维主体在某一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经过在大脑中储存、积累和强化,建立起了许多间接的、暂时的神经联系,一旦遇到某种情况或信息的刺激时,就会马上相互贯通和组合,直接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直觉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直接性、超越性。直觉不是着眼于对思维对象的各种细节的逻辑分析,可不通过一步步的逻辑中介,直接得出关于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的总体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直觉在军事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苏联元帅伏龙芝曾经指出:“要成为优秀的战略家,不管在纯政治还是军事中,都要求有许多专门的、特殊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思考·计算·决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页。)比如:在电影《南征北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军在摩天岭与敌人作战,我军的师长发现敌人炮火射击毫无目标,他马上意识到摩天岭的敌人要逃跑了,于是命令部队迅速截断敌人的退路,从而歼灭了敌人。这就是一种简化了理论根据和逻辑思维程序的直觉思维。如果将这一思维程序展开来,大体是这样一种推理过程:由于这个师长在与敌人长期作战中摸透了敌人的作战脾气,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熟知敌人在进攻时炮火集中,射击比较准确;相反,敌人在要逃跑时慌乱,火力分散,射击就没有了准确的目标。现在敌人炮火凌乱,说明敌人就要逃跑了。只不过,这些推理的前提过程被省略了,结论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
要通过提高直觉能力来达到创新目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进行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通过直觉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在于要在思维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了发现这种联系,我们就要重视发散思维的作用。前面讲到,发散思维可以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提高直觉能力,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来强化思维的流畅性,增强思维的变通性,以求能更迅速、更准确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提高直觉能力。
(2)、善于捕捉新信息
直觉往往是由于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捕捉到了新信息,通过这些新信息的刺激才发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创造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对新信息的收集,捕捉到新信息后,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发现信息之间的结合点,为产生直觉提供有利条件。
我们强调直觉在军事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直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直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因此缺乏论证的力量;第二,直觉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但经验是有条件的,因此容易限制人的眼界,甚至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我们要注意到直觉的这些缺陷,在创造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完善的工作,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弥补,以提高创造的成功率。
这一节课我们讲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含义、内容和如何培养创造力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重点,其中主要讲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确定性思维和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第三个问题中讲了如何通过培养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直觉能力来提高创造能力。总之,创造性思维方法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很多,同时它的实践性也很强。这一节课进行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介绍,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求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艰苦的思维锻炼才行。但它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有充分的信心、有坚强的毅力、有恰当的方法,再经过主观上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19* 谈创造性思维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3.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汲(jí)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2.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2)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交流点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过渡段一,第四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过渡段二,第九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二)深层探究
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交流点拨】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
举例有两处: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游戏机。3.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交流点拨】①保持好奇心。②探求新思路。③发展小灵感。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①例证法:谷登堡的事例(第7自然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②引证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5.产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 【交流点拨】要素: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交流点拨】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板书设计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五、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交流】生甲:我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观点比较认同。生活中,有许多普通人,甚至是残疾人,他们就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如南京盲童学校的学生肖毅,刻苦练习写诗,终于出版了诗集《我听见花开的声音》。张海迪、史铁生都是截瘫病人,他们长期坐在轮椅上,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创造力,都成为著名作家。他们正是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而成功的。
生乙: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很正确。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达尔文从小关心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后来又远洋考察,不断积累知识,最后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凭借对水稻的好奇心和不断地实践积累,成功地改良水稻品种的。
生丙:我觉得“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是能否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身边其实也有不少知识丰富的人,他们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因为非凡的灵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但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就能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比如鲁班发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闪现的灵感中得到启示的。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得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也了解到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那么这一节课就来共同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②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附: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二)写作特色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点拨】①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
2.四人一小组,探究交流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交流点拨】①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②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2.发明创新小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作鲁班。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这个劳动家庭里,他从小就学会了多种手艺,例如盖房子、造桥、制造机器等。有一次,鲁班要建一座宫殿。他带了徒弟到山上去砍伐木料。他们用斧子砍树,速度很慢。眼看动工的日子近了,鲁班心里很着急。这一天,当他爬上一个险峻的山顶去找木料时,手指突然被茅草割伤了,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样厉害呢?他忘了伤口的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的边缘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一下,果然又是一道伤口。他想,如果照着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有细齿的铁条,不就可以伐树吗?他马上回去找铁匠帮忙,打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伐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到几天的工夫,就把木材准备好了。这种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锯(jù)子的祖先。鲁班就是运用他的智慧,发明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所以人们把他当作工匠的祖师。
成功是必须的
浅议创造性思维
李俊蓉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果。
现在,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笔者认为,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相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第三、创造性思维固然有它独有的活动规律,但它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互为排斥又互相补充,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的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于创造发明活动中去。
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
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
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怀疑。
(2)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众人,有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三个层次:
(1)流畅性。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2)变通性。变通性是较多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3)新颖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3.想像力的培养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大多数创造都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这样的三段式递进实现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像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想像力的培养则应落实在两个方面:
(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
(2)拓宽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优化教学过程
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此,目前最主要的是: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其次,要从传统的文化角度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
因此,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计算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考试观念。教育需要评估,没有评估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切不可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而废弃考试。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生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
前苏联剧作家克思雅日宁告诉大家说:“读书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是说要懂得从明看出暗,从静看出动,从是看出非,这是读书的最佳境界,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参与,从各个角度观察问题、深化问题。
4.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5.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和体验目前在教育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实现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活动等都比较注意于语言材料、符合材料、抽象材料的学习,忽视图形材料、形象材料、非语言材料的学习。因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在让学生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建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改变实验方法,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试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活动。
6.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阿瑞提(s.a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适度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术上自由争鸣的气氛,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爱因斯但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7.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实行的过程管理,卡得学生过死,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创新,教育者本身应有创新的素质和创新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与科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总之,未来需要青年一代去创造,而他们需要教师去培养,我们教师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志向和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的新学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精锐范文网 https://www.jingruijixie.cn Copyright © 2019-2025 . 精锐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精锐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