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精锐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2年关于我市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022年关于我市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3-01-11 13:4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我市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关于我市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文史委于11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提升乡风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先后赴*、*、*、*等县市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统领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持续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农民文明素质与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精神风貌呈现出崭新气象,助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以多种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建设扎实开展,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提升;
二是“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志愿服务、主题宣讲等基层创建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有了新局面;
三是各类先进典型扎实选树,广泛开展“最美村官”“最美老人”“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新气象;
四是文明创建结对帮扶扎实进行,组织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城乡文明共创,城乡文明成果共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有了新内涵;
五是“五提倡五反对”(提倡婚事新办,反对高额彩礼;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
提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迷信;
提倡健康娱乐,反对涉黄赌毒;
提倡邻里友善,反对拉帮结派)移风易俗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厚养薄葬、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的思想逐步成为主流,广大农村的社会风气有了新改变。

二、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我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极大改观,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很大提升。其中一些乡村的亮点做法和成果经验,对我市今后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及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各村开展工作的主要特色和内容,可将典型案例整理归纳为“党建引领”“典型示范”“改善人居”“遏制陋习”等四种模式。

1.党建引领类。以党建引领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模式,是广大乡村采取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具有全局性、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

案例1:*市倪家沟村坚持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从党员干部抓起,出台党员干部“治陋习、树新风”相关规定,立规明纪,强化约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
严格按照“五选十不选”标准,坚持将“孝子”“贤媳”“文明户”优先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和班子成员,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配强基层干部队伍,让群众跟着支部走,乡风跟着党员学;
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大会等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强国APP等各类宣传平台推送弘扬时代新风的相关文章,引导村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营造良好乡风的浓厚氛围。

2.典型示范类。以典型人物、事迹来引领带动乡村群众,通过积极开展评选、表彰,选树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宣传,鼓励评选出的先进人物成为文明的传播者,起到优秀标杆带动效果,带动乡村文明之风。

案例2:*县杜家石沟村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中选树典型,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常住的264户全部参与,其中38户被评定为“十星级文明户”,通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制度”予以奖励。2020年全村先后评选出“优秀党员”4人、“好婆婆”“好媳妇”6人、“文明家庭”2户,积极带动村民“比、学、赶、超”,以典型为榜样,向先进看齐,乡风民风得到极大提升。

3. 改善人居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规划的落脚点,同时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风文明,为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3:*县袁家砭村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当地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了农户院落综合整治工程;
修建了多处公共卫生间;
添置垃圾分类箱并引导村民分类处理垃圾;
拆除了道路两侧的临时违建并实施绿化美化,用实际行动使得“爱护环境”“生态宜居”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构建了以绿色为底色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该村也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市文明村”“市级卫生村”“省级卫生村”。

4.遏制陋习类。注重发挥民主协商与群众自治的作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等相关规定,广泛开展“遏制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行动,使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丧嫁娶一概从新从简,减轻人情负担,逐渐形成“尊老爱亲”“勤俭节约”“民主科学”的新风尚,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案例4:*县柳家洼村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规定了红白喜事办事标准(邻里乡亲行礼不超100元,每桌宴席费用不超500元,每盒烟不超10元,每瓶酒不超50元)。通过“一约四会一榜”来进行民间事务的纠纷调解、服务和监督。同时,定期在全体村民中公开评选张贴红黑榜等,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实现村民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民主氛围也越来越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属于传统农耕地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陈规陋习遗留较多,农民的生活方式、文明意识、道德风尚、卫生习惯等与新农村、新型农民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现象。一些干部对于乡风文明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发展、轻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把乡风文明看做小任务、软指标,认为其花钱多、见效慢,盲目相信如果乡村经济繁荣,自然可以带来文明乡风。在实质推动工作上缺乏有力抓手和载体,没能形成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没有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气传导在群众心中。

(二)乡村内生动力不足,农民主体作用被弱化。有些县区既无资源优势,也无产业优势,仍以传统的农耕种植业为主,绝大部分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呈现出了严重的“老龄化”“妇孺化”,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没有太多能力和精力去关注乡风文明建设,往往是政府量力而行地办一些具有民风民俗和文化导向的基础性工作,忽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体现。久而久之,农民反而觉得乡风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自己倒成了局外人,致使乡风文明建设的空间越发变得狭窄。

(三)文化阵地薄弱,公共文化设施作用难发挥。近年来我市建设了相当数量的乡村文化阵地,但是依然有建设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经济发展好的乡村拥有文化室、文化广场,而相对落后的乡村则很少有。有的村文化室只是挂了牌,没有活动器材和设备;
有的面积小,设备简陋,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功能不全。村级文化场所缺乏专职管理人员,爱心超市、农家书屋等大部分时间处于锁闭状态,现有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

(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农村仍然存在着与乡风文明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宴”名目繁多且存在相互攀比、讲排场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和恶劣影响,传统美德仍然有待强化。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作用发挥不明显,相当一部分农村在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并未很好地立足于自身实际,而是直接套用网上的模板,现有制度缺乏系统性、权威信。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把乡风文明建设涵盖到乡村事业的各个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高地,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全体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发展观、文明的生活观。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性集中教育月等行动,提高党员综合素养,建立一支群众信得过的党员队伍,从而带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针对乡村特点、人口数量、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分类做好乡风村风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本村老队干、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入户志愿服务,宣传乡风文明,着力引导人心向善、人心向上、人心向美,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提升乡风文明营造浓厚氛围。

(二)增加乡村资本存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一是加强农民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将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经营管理知识与科学知识普及有机结合,引导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二是面向优秀人才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并给予技术帮扶和资金援助,吸引大学生及青壮年务工人员返乡创(就)业,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三是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文化遗产,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资源,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链,增强乡村的吸引力,推动城市要素向乡村流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乡风文明与产业兴旺融合发展。

(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一是将已建成的文体广场、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进行统筹整合,建立切合实际、开展有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二是组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借助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科学知识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等活动。三是鼓励发展“文艺协会”“秧歌队”等民间文艺团体,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培养,建立农民自己的文艺骨干队伍,定期举办扭秧歌、唱民歌等特色民俗活动,在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时代内涵。

(四)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一是以基层协商为根本格局,以乡村会议、村民代表为工作形式,组织建设多层级全方位的村民治理体系。二是鼓励乡村群众充分加入村规民约的协商议定,提高乡村民众治理的自主性,吸收多方智慧完善村规民约,细化奖惩措施,从而提高村规民约的认可度。三是积极引导离土乡贤、道德模范、返乡创业者等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影响力和奉献精神的人士利用自己丰富的科学知识、深沉的乡土情怀、高尚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滋润乡风,通过新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为他们反哺乡村搭建平台、理顺渠道。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精锐范文网 https://www.jingruijixie.cn Copyright © 2019-2025 . 精锐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精锐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